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遇瓶頸 調整創新才能發展壯大
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遇瓶頸 調整創新才能發展壯大
11月5日至7日,“第二屆中國(徐州)國際工程機械交易會”(以下簡稱“徐交會”)吸引了國內外311家參展單位,包括徐工集團、卡特彼勒、中聯重科、廈工、柳工、龍工、山河智能及德國威克、意大利邁特等龍頭企業。
徐州市工程機械商會是徐州作為“工業機械之都”的展示窗口之一。目前該商會已經吸納了包括世界級企業在內的300多家重工機械企業會員單位。
記者在徐交會現場走訪一圈后發現,徐州這一工業機械之都正因其完備的產業鏈、數十年的行業發展成果沉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選擇在彭城落子。享譽全球的意大利邁特公司也參加了此次徐交會,邁特中國公司東北、華北地區首席代表劉斌告訴記者:“在充分調研了徐州這座城市的行業基礎之后,邁特公司也瞄準徐州這一工業機械孵化基地,最終選擇在徐州建設一個生產基地,目前公司已經處于試生產階段,預計將于今年年底正式投入生產。而這個生產基地也是邁特在中國布局的最重要一子,邁特未來將會把更多的資源和人力投入到徐州?!?
行業進入消化調整期
在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金星看來,近兩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速度放緩,發展瓶頸也日益凸顯。
“說實話,進入2012年以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勢頭明顯放緩,各種問題和瓶頸也顯現了出來。從外因來看是金融危機的作用,內因來看,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消化調整周期?!币晃徊辉妇呙膰鴥戎毓て髽I高管表示。
“在未來五六年的時間里,工程機械行業將要面臨新的調整時期。我總結了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在政府行政干預越來越少的前提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甩開此前的鐐銬,開始進入相對自由的發展時期。第二方面是老機器設備的消化期,目前工程機械行業一些老的設備將逐漸被淘汰,但如果將這些老設備棄之不顧就會造成巨大的浪費,這就需要一些二手市場的發展來促進這些資源的有效配置,這是未來重工機械行業發展新的方面。第三就是老的行業發展模式需要迎來創新發展調整期,而創新發展與消化老設備這兩個時期其實是并行的,因此未來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將進入消化調整期?!鄙鲜鋈耸恐迷u。
劉斌曾相繼在國內幾家重工龍頭企業任比較重要的職位,對于國內重工行業近十年來的發展情況也是如數家珍?!耙恍堫^企業為代表的重工機械企業大面積裁員是這一行業近些年面臨發展困境的一個縮影。進入今年以來,三一重工(600031,股吧)已經陸續開始了一些裁員大動作,我熟悉的一些在其中工作的朋友未能幸免。除此之外,一些國內其他龍頭機械企業也面臨大面積裁員。主要原因是效益不夠好,發展滯緩?!?
在知名財經評論員楊先生看來,本身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也面臨了一個轉型的需求,這和產業謀其集約化發展、提高效能是有關的。另一方面,今年我國宏觀經濟面臨一個低迷的格局,部分企業的擴張步伐難以邁開,這也會牽制工程機械行業近一步發展。但是,目前包括房地產市場等行業的復蘇態勢比較慢,所以對于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的牽引作用并不會太大。這也導致該行業背后的實體經濟基礎并未夯實。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工程機械行業業界權威也表示了其對于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一些擔憂。他表示:“我認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大而不強。很多人看到的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生產總量提升,出口總量攀高,就盲目地認為該行業發展勢頭良好,前景無限。我認為對于行業發展唯GDP論使不得。表面的數字都是虛的,真正有競爭力的是核心技術的掌握,目前國內重工機械行業頂尖技術的掌握方面還需要一些時日?!?
創新才能“走出去”
當前,徐州進入了深化改革攻堅期、轉型升級關鍵期和新型城鎮化加速期,徐州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加快創新、加速轉型,全面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新課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克林在11月6日下午徐交會舉辦的高峰論壇上表示:“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提升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化、集約化發展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更有助于在更高層次上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從而可以加快打造徐州經濟"升級版"?!?
在品牌中國產業聯盟副主席楊子云看來,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應該說是在世界上處于領先的地位。當然,在光鮮成績的背后這個產業也有值得深思的東西。比如這幾年日益顯現的產能過?,F狀,比如經濟效益的下滑。楊子云告訴記者:“在未來國內的相關企業需要修好兩方面的功課——練內功與找出口。目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而高端產品卻生產不出來,需要相關企業在核心技術以及產品的精細化制作上做好文章,從而有效地提高產品附加值。另外就是不斷地推進對外出口的步伐?!?
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技術創新對于新時期的工程機械行業來說猶如命門一般。中國工程機械學會副理事長暨挖掘機分會理事長馮培恩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把技術創新作為國策的十幾年來,成績顯著,但不理想。因為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國產中高端機電產品中許多關鍵零部件,例如電腦、液晶電視等微電子產品的芯片和面板,飛機、汽車、工程機械等重大裝備的驅動、傳動與控制系統至今需從國外進口或依賴外企配套。大中型工程機械的產量甚至取決于外國零部件供應商。統計表明,進口零部件供應商拿走了挖掘機整機利潤的70%。造成我國自主核心技術缺失的主要和直接原因是技術創新主體的缺失和不力。創新驅動發展,方是未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出路?!?
知名財經評論員楊先生分析道:“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工程機械行業還是存在優勢的,未來新型城鎮化發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設下,會逐漸加大對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依賴度。具體來看,包括高鐵新城、城市軌道交通、農田設施改造等領域,將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增長點。 ”
本篇文章來源于:中國起重機械網[www.chinacrane.net] 原文鏈接:http://www.chinacrane.net/news/201411/08/83238.html